心內膜炎指的是心臟的最內層產生發炎的情況,原因主要是遭受細菌感染,這些細菌通常從身體其他部位進入,然後再透過血液循環感染心臟,心內膜炎的臨床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但卻會讓患者有生命危險,所以必須多加小心。
為什麼心內膜炎會有生命危險? 因為細菌形成的贅生物可能阻塞腦血管,也會影響心臟本身的功能 造成發炎的細菌會在心內膜上形成贅物,這些贅物可能會剝落進入血液循環,於是就可能卡在小血管而造成堵塞,如果卡在腦部就會造成腦中風,此外心臟本身牙周病治療方式也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當心臟無法負荷時就會發生心衰竭,連帶影響身體的其他臟器,例如腎臟等等。
什麼人較容易罹患心內膜炎?
某些容易使細菌進入血液的行為和心臟本身的結構問題都會提升心內膜炎的發生機率
(1) 吸毒者:細菌容易透過不潔的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循環
(2) 過去曾經罹患過心內膜炎的人
(3) 先天心臟缺陷的患者
(4) 放置人工瓣膜的人
(5) 最近動過牙科手術的人
(6) 罹患牙齦疾病的人
(7) 放有靜脈導管的人
30歲後,隨著年齡增加,骨密度逐漸走下坡,也會反應到牙齒上。到中年後牙槽骨變得不堅固,出現鬆動、脫落現象。美國牙周病治療研究指出,停經後婦女如果罹患骨質疏鬆症,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婦女低很多,且掉牙也較多;日本研究也發現,牙周健康的停經婦女,其腰椎骨質密度較強。提醒停經後婦女,不僅要關心骨質流失,也要特別留意牙齒的健康。
心內膜炎一般會產生什麼症狀?
心內膜炎的初期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因此容易使患者延誤就醫 (1) 發燒 (2) 寒顫 (3) 盜汗 (4) 呼吸急促 (5) 咳嗽 (6) 胸部疼痛 (7) 下肢水腫 (8牙周病治療方式) 心雜音 (9) 體重減輕
心內膜炎該如何治療?
大量給予抗生素是治療心內膜炎的主要方式
(1) 給予廣效抗生素,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出爐後再給予針對性的抗生素
(2) 外科手術: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以手術清除贅生物並修復受損組織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發生病變,輕者會有口臭、牙齦發紅腫脹疼痛及刷牙流血症狀,嚴重時牙齒會搖動甚至脫落,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籠統合稱為牙周病。牙周病也會透過唾液,經由飲食及家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40歲以上百分之九十有牙周病;另者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造成牙周病不單只有一種病菌,需要精確診斷出是那一種細菌,才能對症下藥,在傳統的牙周治療加上使用雷射光的高能來同時消滅所有感染區內不同種類細菌是最佳方法。